深平博度丨刘芮言:在国际化审美的浪潮中……
平博从品茗到欣赏咖啡,从喝白酒到喝红酒,从回锅肉到牛排……,一步一步,我们紧跟着国际时尚!虽然传统的茶并不一定比咖啡落后,回锅肉也不一定比牛排逊色,但是,国际化的生活方式却体现出我们“看世界”的视角与维度,决定了当代文化的“生产”方式。
离开成都许多年的人回来之后,感受到的城市一定不是记忆中熟悉的样子,而是一个陌生的、国际化的都市,难怪文学家喜欢用“熟悉的陌生人”来形容这种改变,他们失落之处,于我却是暗自窃喜,因为城市越来越国际化,生活方式导致了我们世界观的变迁是大势所趋。
但是,每一个城市的“国际化”,都伴随着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发生平博。成都的“国际化”路径,可能起始于1998年的某一天,在成都市一夜间出现了很多大大小小的“良木缘”咖啡厅开始的……
21年前的 “良木缘”的出现,改变了这座城市看待世界的角度和广度,也改变了我们接人待物的方式,一切都是静悄悄的。“良木缘”的创始者面对这种改变,可能也始料未及。
尽管其间的我们经历过起起落落,“良木缘”也曾从社会的“热搜”词滑落为都市品牌之一,但是毋庸置疑,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满足了年青一代人追求在更国际化的环境进行交友、学习需求,代言了他们对自我价值认知的姿态,这时的“良木缘”,已经幻化为一种文化符号,成为了一批对自我要求甚高的年青人社交、学习的聚居地。
如今,这些年轻人已经跟随时代的变迁,成为我们这座城市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看待世界的目光更敏锐、胸襟更加包容。但是,在骨子中仍然流淌着对年轻时代生活的想象。
这或许是一种“怀旧”的情怀吧!只是这种“怀旧”不是回到过去,而是用今天的审美意识和当代生活的水准来“度量”曾经的青葱岁月。
担纲“良木缘”21周年纪念店设计的,是成都优秀的八零后设计师刘芮言和唐嘉骏,他们在这个200平方米的咖啡店的营建中,采用内外一致的设计手法,用肌肤“通感”,将内部当代而精致氛围“外翻”至室外,形成从视觉到味觉都具有国际化的“织体”,仿佛咖啡和食物的香味向路人招手,高雅、精致而绵密,令人驻足!
刘芮言和唐嘉骏对“天府三街”所代表的未来成都市的城市形象的“味道”十分熟悉,因此,当他们决定接下坐落在这里的“良木缘21周年纪念店”的设计任务之时,决定用代表当代生活的“国际化审美”重塑“良木缘”的品牌形象,让它不仅是过去与未来生活方式“环接”的节点,体现出当代审美意识对“怀旧”情怀的喻指。
设计师的设计思维从进入空间内部开始平博,沿进入店堂内部之后的一部精致的楼梯,将人流向上引导,仿如空间中有一股上升的吸引力,犹如博尔赫斯的“交叉分径的花园”那样,引导人们去探索未知的领域。
他们用“设计”的方式增加了空间路径的长度,不仅消弭了面积局促的尴尬,也在空间的“坪效”得到了最大限度提升的前提下,使消费者的私密性得到了保障。正如中国古人在谈到治印原则时提出的:宽可走马、密不容针。
以此为契机,设计师采用“镂空”的手法,将内部空间变得灵秀、致密,并通过吧台、酒柜的设置,将咖啡店的芬香“外翻”至建筑入口的外立面,接续阳棚、植物花台、铜质导示与深灰色的墙体,显得高雅也节奏舒缓,内与外就这样联系在一起了平博。
为了体现出咖啡店作为过去与未来节点的意味,设计师选用铜的黑色和褐色与木质的本色、用当代国际化的审美方式进行构成,室内形成沉着、具有贵族气质的调性,不动声色将21年间出现的、带有标志性的物品融入其间,独有一种不张扬的叙事话语与设计修辞。
铜质的灯具、讲究的吧台、具有品质与设计感的座椅、咖啡桌和轻柔的隔断,显示出对消费者私密的尊重,又去除了传统的包间的局促与单调。显露出品饮咖啡的人必须具有的文化与素质。也为具有怀旧情怀的人们确立了“支点”。
作为一个具有城市发展路标和公众意义的咖啡店,它是城市发展脉络的见证者,需要回应参与者心境与回忆,这种心境与回忆可能是温暖的,也可能是令人沮丧的。作为一个具有包容性的消费空间,对消费者的包容是宽泛的。
借用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提出的“想象的共同体”的概念:进入一个特定的消费场所的人都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作为设计师,考虑的不仅仅是美学、功能的问题,还必须考究社会驱动、成因和心理抚慰的问题,品牌传播,是第一推动力。
“良木缘”21周年纪念店的设计在我眼里,不仅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设计作品,它在社会学和品牌传播的意义也毫不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