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博茶饮涌入小县城
平博继扎堆申请上市后,新茶饮企业们开始加速涌入下沉市场,他们不仅选择到更多县城开店,还为加盟商提供补贴房租、零加盟费等优惠政策平博,以求冲击万店规模。当然,这也意味着本来就硝烟弥漫的新茶饮赛道或将开始又一轮大洗牌。
2024年端午回乡过节的河南青年梁晶晶,发现老家这个曾经的饮品荒漠已经成为新茶饮品牌的竞技舞台,此前由喜茶、蜜雪冰城长期垄断的饮品生态也在不断被打破。
“甜啦啦、沪上阿姨、古茗、茶百道,一条街上有十几家奶茶店,甚至有几个是我在北京都没喝过的牌子,真是太爽了。”梁晶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梁晶晶的家乡是豫北的一个县城,此前这个县城门店最多的是河南本土新茶饮品牌蜜雪冰城,如今不仅有喜茶、等头部品牌,还有像甜啦啦这样的区域品牌。
根据大众点评显示,虽然北上广深四座城市的茶饮门店数量依旧占领先地位,接近万家,但市场另一端,县域新茶饮的发展速度非常迅速,例如河南省唐河县,拥有近400家饮品商家,其中包括喜茶、霸王茶姬、爷爷不泡茶、古茗、、书亦烧仙草、甜啦啦等门店。在地广人稀,人口仅有10余万的黑龙江饶河县,也有超过50家饮品商户。
“开一家奶茶店的门槛比餐饮店更低。没听说过如今县城三件套吗?在奶茶店约人、谈事、写作业,是县城青年的日常。”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奶茶加盟商张东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张东认为“人手一杯奶茶”早已成为年轻人常见的生活习惯,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奶茶品牌不像咖啡、西餐等门类需要进行消费培育,开店成本也比餐饮和咖啡要低,县城消费者们尤其是年轻消费者们对奶茶的高频消费让新茶饮品牌看到了希望。
显然,县域消费者对新茶饮的高度青睐让在大城市“卷生卷死”的各家品牌非常兴奋和期待。
2024年1月初,喜茶在合伙人大会上公布了三项最新优惠政策,承诺2024年一季度新签约伙伴合作费全免;上半年签约并开业的合伙人,每开满3家门店就能获得6.6万元装修补贴等。
2月,茶百道紧跟其后,开始实施签约减免、点位减免(根据客流量补贴开店位置相对差的新加盟店)、物料返点等优惠措施。奈雪的茶随后宣布将开店门槛从百万级别降至58万元起。
尤其是近期来自安徽的企业甜啦啦,其针对新开店加盟商给予加盟费、货物、房租等补贴政策平博。其中,房租最高补贴80万元,成为房租补贴最高的新茶饮品牌。
甜啦啦相关工作人员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高额补贴也是甜啦啦与竞品竞争的一种方式。目前,行业竞争激烈,降低加盟门槛可以吸引更多加盟商,从而推动品牌向规模化、连锁化方向快速发展。
“当下,新茶饮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市场份额决定了新茶饮的发展潜力。新中式奶茶步入一个全新洗牌期,所有品牌都在大力抢加盟商,大家都想提高品牌效应、规模效应,从而把体量做大,成为行业头部企业。”中国食品产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朱丹蓬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朱丹蓬认为,随着下沉市场大量涌现的新茶饮需求,新茶饮企业开始快速布局新市场领域,提高市场占有率,降低加盟费用不仅能吸引新加盟商,也可以让老加盟商扩大经营规模。不少新茶饮企业抢加盟商的背后,是急于达到万店目标,万店规模是吸引更多资本的必要条件。
目前,沪上阿姨、甜啦啦等一众新茶饮品牌均立下了“万店规模”目标。沪上阿姨创始人单卫钧在此前召开的全国合作伙伴大会上称,目标是门店超过一万家。
甜啦啦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目前门店规模已超7000家,计划在2024年新增3000家,跻身新茶饮品牌的万店行列。
除了消费者,新茶饮企业还需要有资本的青睐,才能加速融资上市,进而获得更大的发展。但对于资本来说,这桩“甜蜜生意”尝起来却不一定甜蜜。
目前,新茶饮企业们的融资情况并不理想。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美团联合发布的《2023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新茶饮消费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534亿元至2021年的千亿规模,之后增速显著放缓,市场进入盘整期。
根据天眼查APP统计,2021年,新茶饮行业共有近30笔融资,总金额83.22亿元。2022年,融资金额断崖式下跌,仅46亿元。而到了2023年年中,该数据遭遇双降,融资规模大的仅茶百道、荷田水铺2起,其中茶百道获融资金额10亿元。
2024年4月23日,茶百道母公司四川百茶百道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也是迄今为止2024年度港股最大IPO。4月24日,茶百道港股收报11.60港元,跌幅9.38%,港股市值171.41亿港元。目前该股股价低于发行价。
2021年6月30日,在港交所上市,发行价为19.8港元/股,一个月后的7月30日股价只剩11.3港元/股,一个月的跌幅超过42%。截至5月22日,更是仅剩下2.7港元/股,上市不足三年,市值蒸发了293亿港元。
两家头部企业上市遇冷,并没有“浇灭”新茶饮品牌的上市热情。在茶百道身后,蜜雪冰城、古茗、沪上阿姨等一众新茶饮品牌正排队等待上市。
朱丹蓬对此表示:“新茶饮赛道竞争逐渐进入下半场平博,头部玩家之间已经到了需要比拼供应链‘基本功’时刻。而供应链能力的建设没有捷径可走,需要品牌从战略高度给予足够重视,投入‘真金白银’一点一滴地把基础打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