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博上海人就是住院了也要买咖啡
平博而在原著小说中,故事的开篇反而是静安寺的一个小菜场,陶陶在卖大闸蟹,而沪生与梅瑞喝着咖啡[1]。
如果只能用一种饮料代表上海,那非咖啡莫属。媒体报道中上海人打着吊瓶输着液也要点外卖,在急诊室喝咖啡的场面也一度引发热议。
的确,上海是世界上拥有咖啡馆数量最多的城市。在上海,虽然五步可能看不到一个垃圾桶,但是却很可能看到一家咖啡店。
十九世纪资本主义在全球的疯狂扩张,向外引发了殖民战争。战争背景下的被迫开放,开启了咖啡在上海的传奇之旅,也成为了上海这座摩登西化的城市现代化的一个缩影。
1843年11月,根据《南京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上海开埠[2]。作为当时中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批城市,设立了外贸口岸。
外国资本靠殖民扩张撬开了旧中国封闭的大门,大量外国人的涌入(主要是船员),带动了西餐的流行,咖啡和咖啡文化也从此兴起[3]。
据《上海通志》记载,1853年英国人劳惠施(J. Lewellyn)在上海花园弄一号(现在的南京东路)开的老德记药房[4],是上海最早售卖咖啡的地方。
上海开埠后,最初的咖啡只是外国人在上海居家或聚会时的饮料之一,咖啡馆也基本由外国人经营,开在租界。直到20世纪初,上海本地咖啡馆的规模才逐渐壮大,咖啡也进入上海本地人的日常生活。这其中,本土化、标准化的咖啡加工厂功不可没。
1935年,张宝存在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开办了德胜咖啡进口行[5]。
解放后,德胜咖啡进口行经历了1956年的公私合营。1959年3月,德胜咖啡行正式更名为地方国营上海咖啡厂,也是当时全国唯一一个以“咖啡”命名的企业[5]。
从此以后,上海牌罐装咖啡开始流行。磨成粉的咖啡被真空保存,褐色的、印有C.P.C的铁罐成了那一代人的国民记忆,也成就了海派咖啡文化“本土化”的一个标志性时刻。
时至今日,上海滩的老克勒们谈起自己的青年时代,多艰难的岁月都永远弥漫着咖啡的香味。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上海咖啡场也会将下脚料的咖啡豆,磨成细粉,制成价格低廉的咖啡茶进行售卖[4]。
上海作家程乃珊[4]更是在《咖啡的记忆》中写到:“三年困难时期上海仍有咖啡,为利激销售,买一听上海牌咖啡可发半斤白糖票;在咖啡店堂吃咖啡可额外获得四块方糖和一小盅鲜奶。”
咖啡进入上海之后的每个阶段,都被打上了鲜明的资本烙印。作为上中国最早西化的国际都市,一部上海的咖啡史,也是半部中国的现代史。
与此后的高潮相比,咖啡作为消费品能够带来巨额的经济红利,此时还远远不够。
从世界范围来看,咖啡豆主要从发展中国家出口到发达国家,咖啡的消费也主要集中消费在欧、美、日等经济发达国家[6]。咖啡在上海的大流行,除了得天独厚的历史传统,也绕不开上海这座城市独一无二的经济底色。
1980年7月,上海引进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7]。1990年浦东开放后,上海吸引外资进入高潮。
作为全国吸引外资的前沿地带,改革开放之后,国外的咖啡巨头,都把进入中国的第一站选在上海,也把这座城市卷入了世界咖啡的前两次浪潮之中[8]。
世界咖啡的第一次浪潮发生在1940-1970年,标志是以雀巢为代表的速溶咖啡兴起。
20世界80年代,雀巢和麦斯威尔,两大速溶咖啡巨头纷纷从上海进入中国[9-10],沉寂许久的上海百年咖啡文化再次被激活。
世界咖啡的第二次浪潮出现在1971-2000年,其标志是以星巴克为代表的品牌连锁咖啡厅的扩张。1999年,世界知名的连锁咖啡店星巴克,在上海开设了自己的中国首店[11]。
上海不仅是中国星巴克门店最多的城市,也是全球星巴克第一个门店数量突破千家的城市[12]。
截止2022年,在星巴克中国的六千多家门店里,有约一千余家门店位于上海,占星巴克全国门店总数的16.6%[13]。
然而,当连锁咖啡店甚至要去县城攻城略地的时候,先锋的中国咖啡第一城上海,已经悄悄跟上了世界咖啡发展的新潮流,那就是以精品化为标志的世界咖啡的第三次浪潮。
美团2021年发布了《上海咖啡消费地图》,其中详细梳理了上海咖啡的发展现状。
根据报告数据显示,目前占据上海咖啡馆主流地位的,不再是星巴克、Costa这样的大型连锁咖啡店,而是门店数量在10家以下的独立咖啡馆,共计4239家,占目前上海咖啡门店总数的60%以上[14]。
人们开始更加在意咖啡豆的品种、产地、采摘月份以及海拔与处理方式,更能体现咖啡豆原始风味的手冲咖啡成为了主流。
比起周周九块九的连锁咖啡,独立咖啡店出品的精品手冲,显然是价格不菲。但是最新的报告数据显示,上海人对咖啡的最高客单的接受度达到了惊人的65.4元[14]。
所以,上海咖啡第一城的位置,自然要归功于生活在这里有钱愿花、拼命工作的上海人。
2022年,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是79610元,比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还多[15]。
与此同时,2022年上海人均消费支出为46045元,蝉联全国第一,而且遥遥领先于全国的人均消费支出水平[16]。
也许你觉得看看周围天天冰美式不离手的同事,这个数字也不算夸张。但是放眼全国,年平均咖啡饮用量却仅仅是4杯而已,只是上海人的五分之一[17]。
即使今天连锁咖啡的门店已经无孔不入,连镇上的蜜雪冰城都卖起了美式和拿铁,但是上海人作为咖啡狂魔,依旧在对咖啡的平均花费上,以高出平均水平三分之一的绝对优势领先全国[18]。
庞大的经济规模,不仅意味着更高的收入水平,也意味着更多的工作岗位。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第一城,其实也是名副其实的打工第一城。
现在的上海以约占全国万分之六的面积,百分之二的人口,吸引了超1/10的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平博。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超2700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约6万家[19]。
根据胡润百富发布的榜单,大型外企最青睐的中国城市也是上海,其以一己之力占据全国世界200强外企56%的份额[20],说一声“半壁江山”也不过分。
不仅是外企,上海现存267.5万家民营企业,数量上为全国第一,比第二名的深圳多出了将近30万家[21]。体量惊人的企业,也就造就了众多需要咖啡续命的打工人。
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23中国健康睡眠白皮书》显示,上海市午休人群占比是全国倒数第2,仅占总人数的49.6%,同样作为一线城市,北京的午休人群却达到了78%[22]。
如果说上海,是中国经济的起搏器,那么咖啡,就是上海人的起搏器。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催生了嗜咖啡如命的上海人。
一线城市消费者因工作压力较大,提神,已成为咖啡饮用的主要原因[23]。因此。商务白领和学生群体自然成了咖啡的主要消费人群。睡不够的上海人,只能靠吊住一口精气神。
人类学学者克里斯塔尔·德科斯塔(Krystal DCosta)[24],在《科学美国人》的撰文中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时时刻刻都要求高效的时代。而咖啡作为一种精神刺激物,成为我们在感觉自己效率不高、精神不振时,理所当然想要选择的东西。”
研究发现,的摄入,会在十五分钟左右发挥功效,有效时间为2-5小时[25-26]。这也与相关的数据不谋而合,上海人外卖咖啡下单时间的高峰平博,是早上的九点以及中午的十二点到下午三点,尤其是下午这个高峰时段的订单平博,贡献了全天三分之一的体量[18]。
所以陆家嘴商圈的连锁咖啡店的含量,是全上海的No.1也就不足为奇了[18]。
对于忙碌的上海打工人来说,坐在淮海路喝一杯精细的手冲咖啡这样惬意的场景,大多也只能出现在梦里。面对2024春节前堆积如山的工作,一杯接一杯九块九的冰美式,才是需要面对的现实。
下次去上海的上班族朋友家里做客,不会打开厨房的水龙头,流出来的都是咖啡吧!
[4]澎湃新闻.(2017).毕竟不算太坏,还可以吃吃考非:海派文化里的咖啡味道.
[9]雀巢官网.(2023).雀巢携十大业务单元六度携手进博会 共享高水平发展新未来.
[10]新浪财经.(2016).麦斯威尔固守单品难翻身 中国关厂进入倒计时.
[13]中国城市报.(2022).全国第二家非遗概念店落地上海 星巴克能否以新思路开拓大市场.
[15]上海市统计局.(2023).2022年我市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18]网易数读.(2023).中国最爱喝咖啡的城市,星巴克数量全世界第一.
[21]央广网.(2023).民营经济百强城市活力榜发布,“北上广深”变“上深广北”.
[22]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2023).午睡人群占比全国倒数第三,浙江人都不爱睡午觉吗.